莱州市:加快重返烟台第一梯队

发布日期:2023-01-13
字号: 分享到:

来源:烟台日报    2023年01月13日

“1月7日至8日,莱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。7日上午,莱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钢代表莱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。报告指出,新一年莱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紧紧围绕该市市委“1343”工作体系部署要求,抢抓烟台支持莱州崛起政策机遇,全面落实振兴县域经济五年行动计划,坚持把“狠抓落实、攻坚突破”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把不松抓到底,全力以赴做好谋发展、惠民生、守底线各项工作,为加快重返烟台第一梯队奠定坚实基础。

2022年回顾

构建“6+4”和“9+6+N”发展蓝图

过去一年,在中共莱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莱州市上下以市委“1343”工作体系为引领,锚定“凝心聚力谋发展、再创莱州新辉煌”奋斗目标,全面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部署要求,攻坚克难、砥砺奋进,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。

一年来,莱州市聚焦经济建设,拼出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。抢抓烟台振兴县域经济重大机遇,争取烟台市委、市政府单独制定《关于协调区域发展支持莱州市崛起的意见》,在烟台层面明确了莱州市“四新”发展方向并予以重点支持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编制《莱州市振兴县域经济五年行动计划》,构建了以“6+4”产业格局和“9+6+N”“三重”工作为框架的发展蓝图,明晰了振兴发展的任务书、路线图和时间表。经过一年来的拼搏实干,该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、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,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5%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.3亿元,增长10.2%;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%;实际使用外资1.4亿美元,增长18%;货物进出口170亿元,增长20.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%。莱州市继续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、中国工业百强市称号。

一年来,莱州市聚焦增量崛起,激活了换道超车的发展动能。瞄准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港口、新城市“四新”经济,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。新能源方面,编制完成该市综合能源发展规划,与华电、中广核、阳光新能源等国企央企、行业龙头、上市公司签订新能源开发及配套产业投资协议,百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、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等项目开工建设,昊阳二期光伏项目并网发电。新材料方面,依托银海化工产业园,成立招商小分队,走访重点化工企业140余家,举办杭州、南京化工产业招商恳谈会,金嘉环保、烟台致美等8家化工企业入园发展。新港口方面,完成莱州港集装箱码头改造,启动疏港铁路前期规划设计,华电科工、阳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,山东黄金建材产业园加快前期推进。新城市方面,按照“提升主城区、突破城西区”的发展思路,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城西区详细规划,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,鼓楼街片区纳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;实施总投资80亿元的城西区建设项目,加快路网、学校、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城市向西向海发展。

一年来,莱州市聚焦存量转调,重塑了强基固本的发展优势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黄金产业,新城和焦家金矿资源整合开发、华越义泰尾矿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,纱岭金矿、瑞海矿业等基建项目复工提速;山东黄金全面复产,预计全年产金21吨。石材产业,成立石材行业协会,“走出去”参加水头国际石博会,完成石材会展中心主体修缮及广场改造;推进国有平台公司依法取得矿权,出让矿权3个、启动矿山建设2个,石材产业重启重振迈出坚实步伐。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,加快机器换人、设备换芯、生产换线,开工明宇智能车间、鲁宇装载机生产线、鲁达梦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,推动产业加快智能化、新能源转型。文化旅游产业,实施文旅产业发展六大行动,开展全域旅游建设,大基山景区提档升级实现市场化运营,启动琅琊岭农庄观光等全域旅游项目31个,累计接待游客550万人次,增长14%。海洋经济产业,蛤蜊产业园、明波育种中心等智慧渔业项目加快建设,中科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落户莱州,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并网发电。

2023年方向

加快动能转换 全力培植新增长极

莱州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莱州市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以上,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亿元,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以上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以上,实际使用外资1.8亿美元以上,完成货物进出口180亿元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以上,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%以上,各项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。

莱州市新一年主要工作安排是: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紧紧围绕市委“1343”工作体系部署要求,抢抓烟台支持莱州崛起政策机遇,全面落实振兴县域经济五年行动计划,坚持把“狠抓落实、攻坚突破”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把不松抓到底,全力以赴做好谋发展、惠民生、守底线各项工作,为加快重返烟台第一梯队奠定坚实基础。

该市将在加快动能转换、培植新增长极上狠抓落实、攻坚突破。锚定“6+4”产业,突出“工业强市”,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壮大“双轮驱动”,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。

推动传统产业“老树吐新”。黄金产业,依托山东黄金、汇金矿业、瑞海矿业三大龙头,加快总投资230亿元的黄金矿山基建项目建设,推进三山岛金矿西岭矿区资源整合,开工山东黄金建材产业园一期项目,实现矿山开采、装备制造、精深加工、尾渣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发展。机械制造产业,依托整机市场优势,推进明宇智能车间、鲁宇装载机生产线、莱工中联创新农机、山汽机械智能化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,积极发展农业机械产业,引进培育变速箱、液压件、电驱、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,加快向新能源转型。稳步推进“国四”排放标准实施,保持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。汽车零部件产业,开工弗泽瑞轻量化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项目,建成投产鲁达梦工厂、大丰轴瓦智能化工厂。加快铸造业转型升级,推进现有铸造企业节能改造,规范产能、能耗、排放、尾渣处理等关键环节,发展高附加值产品,实现淘汰落后、节能降耗、绿色发展。石材产业,新出让矿权3个,加快绿色矿山建设。实施矿山修复工程,修复整治废旧矿山1000亩。恢复举办石材展会,一体推进荒料交易平台、板材加工中心等产业项目,加快荒料交易、绿色建材、高端会展、创意设计等全产业链提档升级。文化旅游产业,积极对接国家级旅游强企,争取更多文旅项目落地,高标准打造滨海旅游度假区、东莱文化名山旅游区和东海文创康养新城。推动生态游、民宿游、文化游、体验游等业态“多点开花”,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。海洋经济产业,支持明波水产、蓝色海洋等现代渔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、膨胀规模。壮大大丰轴瓦、悦龙橡塑等骨干企业,带动海工装备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。抓好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提升临港物流业发展水平。

推动“四新”经济“破茧成蝶”。新能源,围绕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,加快推进百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、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、海上光伏等重点项目建设,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。实现华电科工、阳光新能源、华晟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一期项目投产运营,新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—3个。新材料,积极推进金兴化工、积朔化工、永农作物等重点项目建设,确保金嘉环保、烟台致美等项目建成投产,年内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。持续开展外出推介和精准招商,力争新落地2—3个投资过10亿元精细化工项目。加快化工企业退城进园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,规范行业管理,推动产业向绿色高端方向转型。新港口,加快莱州港基础设施建设,开工10万吨级油品泊位升级改造工程,新建12座化工储罐及相关配套设施,建成投用散货堆场围堰工程。围绕物流、粮食加工、装备制造、新型建材、化工、煤炭“六大板块”开展精准招商,新引进投资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。新城市,加快推进城市更新,完善主城区科教文卫设施配套,实施路网、排水、气暖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增强城市“生长力”。推动城市向西向海发展,统筹抓好南阳河流域、粉子山区域、滨海岸线等综合治理,加强道路、学校、医疗、公园等设施配套,提升城西区旅游度假、生态康养、文体科教及生活居住功能。

2023年动作

打造发展平台 强化载体支撑

新一年,莱州市将抓牢“9+6+N”“三重”工作,聚力攻坚重点片区、重点工程、重点项目。

全力突破重点片区。银海化工产业园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开通银山三路等3条园区道路,开工园区至荣乌高速专用路一期及园区至莱州港专用路工程。完善水电热气等要素保障,建成蓄水能力4万立方米供水厂工程,加快推进天然气门站、管网和华电分布式燃机项目,年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以上。临港临电产业园,开工同舟路等5条园区道路及外延道路建设,推进蒸汽管线工程,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建设,加快落地粮食中转及加工项目。绿色建材产业园,开工智慧荒料交易平台、绿色新型建材智能制造项目,推进智慧共享示范园和李金石材加工园区建设。通用装备产业园,编制完成园区发展规划,加快“四横五纵”主干道路建设,推进火箭综试基地、宏泰电器等重点项目尽快开工。现代渔业产业园,加快推进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,统一布局金城、金仓、城港路集中养殖带路网、水电、尾水处理等配套设施,推进智能化贝类育苗场、明波育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,拉开园区发展框架。滨海旅游度假区,深化园区体制改革,打造综合服务中心,规范服务管理水平。完善配套设施建设,启动运营黄金自然博物馆和沿海观光带,持续提升黄金海岸景区层次。东莱文化名山旅游区,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,着力建设云峰山、大基山、寒同山及中华月季园“三山一园”连线道路,布局游客集散中心和景点咨询服务中心,实现一张门票游遍莱州名山。东海文创康养新城,实施东海神庙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,组织开展考古发掘、文物征集、遗址保护性展示和建设,同步推进园区道路等设施配套。粉子山文教新城,加快推进高中、高职等学校布局,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,深入挖掘莱州名宦历史文化及粉子山战役红色文化价值,积极发展文体科教、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。

全力突破重点工程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,加快实施乡村振兴,加快打造千里海岸观光廊道,结合重点片区道路建设,打造以综合性功能为主、兼顾滨海旅游服务的一体化观光廊道。加快建设交通工程,完成潍烟高铁主体工程,争取莱州港疏港铁路开工;加快建设水利工程,推进王河、小沽河综合治理,新建橡胶坝4处;加快建设卫生教育工程,建成实验学校、莱州一中附属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;开工建设新高中,力争职业学院年内开工。建成投用新疾控中心、昶济医院及人民医院扩建三期工程;依托人民医院,打造全省首家县级肿瘤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。

全力突破重点项目。树牢“项目兴市”理念,重点抓好100个左右聚力攻坚重点项目,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快见形象、快出效益。强化项目管理,强化项目服务,强化项目观摩,激励比拼赶超,形成大抓项目、大抓发展的浓厚氛围。

“目标指引方向、实干成就未来!肩负重返烟台第一梯队的时代重任,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”陈钢说,昂起头、加满油、把稳舵、鼓足劲,以一以贯之的定力、一如既往的耐力、一往无前的魄力,凝心聚力谋发展、再创莱州新辉煌!

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

通讯员 张立晓 姜建彬 摄影 徐嘉艺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